档案知识:档案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
第一,档案学新的分支学科不断建立;
这个阶段档案学建设的特点是:
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专著,是目前各国档案史料中报道的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第三,交叉性和综合性研究活跃。
193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成立后,正式把来源原则作为公共档案管理的基础,决定档案馆的档案以文件组合(records group)的形式管理。20世纪50-80年代,北美地区的档案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版了不少理论著作。如谢伦伯格、泰勒等著作,90年代后,有美国戴维·比尔曼、加拿大的特里·库克关于电子文件研究的代表作。
(一)欧洲档案学
第一,“行政效率运动”,这是促使我国近代档案学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二、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这个阶段档案学思想研究的特点是:第一,汇集了行政界、史学界、档案教育界三大领域的档案学研究成果;第二,档案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机关档案室;第三,档案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图书馆学的影响;第四,档案学的研究领域还局限于文书档案管理、历史档案整理等方面。
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所著的《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第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档案学”的名称。
第二,史学界整理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近代档案学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
从1917年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苏联档案工作以列宁“六一法令”为基础,进行了社会主义档案工作改革,档案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形成档案学基本术语,苏联档案学理论的发展。
(二)前苏联档案学
一、外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才首次提出了档案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
(一)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20-40年代)
资料来源于网络
中国档案学始于20世纪20-30年代。其条件有四方面:
16-18世纪的近三百年,是欧洲档案学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欧洲经济社会的变革和档案工作的发展,为档案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档案工作改革,为欧洲档案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次改革使世界档案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档案工作改革中提出并实践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三种思想,即组建国家档案馆,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档案馆实行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原则。20世纪的前30年,是欧洲档案学的第一个繁荣发展时期。
第四,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档案学研究成果。如30-40年代,出版了周连宽、程长源、何鲁成、龙兆佛、秦翰才、傅振伦、黄彝仲、殷钟麒等人著作。
(二)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这个阶段档案学发展的特点是:
第三,档案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更高。一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频繁;另一是档案学理论与术语趋同。第四,理论研究将更加倾向技术性。
第一,档案学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并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学科体系;
第三,近代意义上的档案教育的创立,对促进档案学思想的产生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除进行传统性内容的深入研究外,还开展了对档案学基本理论、现代化档案管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三)档案学的完善与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第三,档案学建设借鉴了当时苏联档案工作的理论。
第一,与相关学科进一步交融,先后跟历史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交融关系。第二,档案学研究角度将更多样化,有历史学、文件运动、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等四种角度。
1. 北美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北美档案学
三、档案学的发展趋势
第四,注重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新问题。
第五,更加注意理论建设的前瞻性和开放性。
第二,档案学开始以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建设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局限于档案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