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及博物馆论文_徐望之治牍理论研究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1.5.1 研究的难点
1.5.2 主要创新点
1.6 研究的理论依据
2 徐望之其人与《公牍通论》
2.1 家学渊源
2.2 学习和工作经历
2.3 编著成果
2.4 《公牍通论》内容概述
3 治牍修养论
3.1 学识修养
3.1.1 知识广博
3.1.2 学习能力强
3.1.3 文档业务能力强
3.2 品格修养
3.2.1 勤勉谨慎
3.2.2 谦虚守正
3.2.3 平和正直
3.2.4 言行如一
3.3 道德修养
3.3.1 克己奉公
3.3.2 一心为民
3.3.3 责任意识
4 治牍方法论
4.1 体例之法
4.2 用语之法
4.2.1 公文用语风格
4.2.2 具体的公文用语
4.3 叙述之法
4.3.1 宏观的叙述原则——法人时地
4.3.2 具体的叙述要求
5 治牍程式论
5.1 公文形成程式
5.1.1 用纸形式
5.1.2 公文负责者必须署名
5.1.3 公文必须盖印以防奸伪,以明责任
5.1.4 在公文上要写明年月日,不可遗漏
5.1.5 增加公文编号
5.2 公文办理程式
5.2.1 公文办理采用白话
5.2.2 公文办理须依照法律
5.3 归档程式
5.3.1 一文一案,分别归档
5.3.2 附件效力等同公文,随公文一同归档
5.3.3 按照机关来源进行归档
6 徐望之治牍理论的特点与启示
6.1 徐望之治牍理论的特点
6.1.1 兼具先进性和时代特色
6.1.2 兼具哲学思维与史学思维
6.1.3 兼具系统思维与实用思维
6.1.4 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
6.2 徐望之治牍理论的启示
6.2.1 对文书档案工作者的启示
6.2.2 对文书档案工作的启示
6.2.3 对文书档案研究的启示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徐望之作为民国档案学人之一,其著作《公牍通论》是“十三本旧著”中发表时间最早的,不仅系统考证了历代公文的种类和源流、公文用语等文书学知识,还凝结了治牍理论。本文在深入挖掘徐望之治牍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其对文书档案工作者、文书档案工作和理论研究的价值和当代启示。本选题以《公牍通论》为主要分析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里将交代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系统梳理本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论述本选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阐释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徐望之生平及《公牍通论》的简要概述。本节力图通过考察徐望之家族及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发现其治牍理论的形成背景;通过介绍《公牍通论》的简要内容,深入挖掘其后隐藏的治牍理论。第三部分是徐望之治牍理论的主要内容,此部分内容包括三个章节,即治牍修养论、治牍方法论、治牍程式论。一是治牍修养论。徐望之提出治牍主体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即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文档业务能力;要有高尚的品格修养,即勤勉谨慎、谦虚守正、平和正直、言行如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即克己奉公、一心为民、责任意识。二是治牍方法论。从文书的体例、用语、叙述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了文书撰拟的原则和方法。三是治牍程式论。主要围绕公文形成程式、办理程式、归档程式三方面进行,是对公文的产生形成、办理及归档程式的抽象总结和概括。第四部分是徐望之治牍理论的特点与启示。经研究发现,徐望之治牍理论具有四大特点,即先进性与时代特色、哲学思维与史学思维、系统思维与实用思维、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分析徐望之治牍理论特点的基础上,从文书档案工作者、文书档案工作、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得出徐望之治牍理论的启示。囿于个人认识和文档工作发展水平,徐望之的治牍理论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其对文档工作者素养的重视,对法规遵从理念的强调,对综合性研究方法的使用等仍对现今文书档案工作和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